陆丰市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通胀向上增长向下财政政策应唱主角 [复制链接]

1#

通胀向上增长向下 财**策应“唱主角”


最近许多机构认为6月消费物价水平还要创出新高。果若如此,则证明去年10月以来的紧缩型货币*策对目前由食品、输入、工资等由成本端推动的通胀没有效果,而宏观经济理论说明,用紧缩型的货币*策对付由货币过多所导致的通胀,在半年后就应该起效。


虽然用货币*策治不了目前的通胀,但货币紧缩对增长的压制作用仍然是不变的,所以目前的宏观调控格局就是,压不下通胀却压下了增长。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率是15.7%,今年头两个月降到14.9%,4月降到14.2%,5月降到13.3%。照这个趋势,6月的工业速度还得降,而由于工业占GDP的45%,工业速度的持续走低,必然会使今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下降,可能会降到9.5%以下。


经济增速下滑也有内生原因


有人说,6月会是今年通胀的高点。我不这么认为,因为目前的通胀主要是被食品推动。比如5月CPI涨幅是5.5%,但食品涨幅是11.7%,近年来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一直是整体CPI的一倍以上,而食品的核心是粮食。今年开春先是旱灾,5月又转为涝灾,这种灾害性气候对今年的粮食生产构成不利影响,如果夏粮减产,秋粮也减产,那么由食品推动的通胀过程在三四季度都会持续,就不可能低于5%了,特别是到秋粮上市的11月,CPI破“7”也有可能。


宏观调控必须兼顾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平衡,如果为了把通胀压下来就采取更严厉的货币紧缩*策,就会把经济增长率压得更低。当经济增长率在9%以上的时候,为了反通胀采取一些货币紧缩措施可以理解,但到了增长已经下降到低于9%的时候,还要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措施,可能会导致增长出现问题。


必须看到,年初以来经济增长率的节节下滑,不仅是宏观调控的效果,也有经济增长内生的原因。有人说,去年的投资增长率是23.3%,今年前5个月已升到25.8%,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内生需求仍很强劲,也是通胀不断走高的原因,所以还要继续实施从紧方针。我认为,这样看问题不准确。因为人们经常说的投资是“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”,不能代表需求。当统计局报出这个数据的时候,这个投资作为需求的身份已经不存在了。另外,一项被完成的投资就是生产能力的供给,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高增长,更多地是反映供给能力的高增长,而不是需求的高增长。换句话说,投资完成额是投资需求的“滞后”指数,是新增生产能力的“先行”指数。这是由投资先是需求、后是供给的特性决定的,所以当我们看到投资完成额出现高增长的时候,应当首先想到的就不应当是需求的增长,而是供给的增长。


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投资指标中还有两个是能够反映投资需求的,一个就是“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”,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当前正在施工的建设项目需要的投资总额。去年施工项目总投资额增长率是26.8%,今年头2个月下降到21.4%,4月末下降到19.1%,5月末又下降到16.5%。


用去年的投资完成额代表建设能力,其与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比例,大体可反映出目前的在建项目在目前施工能力下还可以干多长时间。比如,2007年是上一轮经济增长高潮的末尾,当年1-11月份累计在建的施工项目总投资是24.1万亿元,而上一年的投资完成额是11万亿元,也就是说到2007年末的在建项目如果没有新投资发生,也需要2.2年才能完工,但到2010年11月末,投资完成额与施工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.7,而今年前5个月下降到1.5,或者说如果没有新项目大批上马,以目前的投资项目,再有一年半就全部完工了,或者说到一年半以后投资就会“零”增长。


另一个能够反映未来投资需求的指标,是“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”。如果这个指标是在高增长,则未来的投资需求就是走向高涨,反之则是走向低落。2009年上半年,新上项目投资增长率高达93%,反映了当时10万亿元贷款和4万亿元财*资金对扩张投资需求的巨大推动力,但到去年前11个月下降到25.8%,到今年5月末又猛降到只有6.3%。如果用PPI代表投资价格指数,今年前5个月已高达7%。所以,新上项目投资的实际增长率到目前已经是负值了。


推荐阅读:


欧洲央行将迎来“超级玛丽”


德拉吉企硬抗通胀 欧央行加息风声紧


经济降温美元反弹 大宗商品隐现“二次探底”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